事情是关于NGNL中出现的“理力(riryoku)”这个词(理力と知力と才力と資力の限りを尽くし…以下略)。校对给出的最终版本采用的是“理力”这个原封不动的翻译,而有人指出这个词应该用其他的翻译来代替。接下来我将发表一下对这个修改提案的看法。
首先,想引入几个语言学概念。 1、语言是一个音意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符号是能记(signifiant)和所记(signifié)的统一体 3、能记和所记的结合是任意的。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什么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简单来说,符号就是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包含能记与所记这两个侧面。能记是符号的表现,所记是符号的内容。举个例子,比如食物的“苹果”这个词,它的能记可以说就是它的发音,这个叫法,用拼音书写就是“píng guǒ”。所记就是“苹果这种食物”。你可以认为,世界上所有能被称为是“苹果”的东西,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是苹果(比如,红色,形状大体上是圆形,或是被子植物门蔷薇亚纲苹果亚科等等),也可以认为是你脑海中的这种概念。这正是形式意义论(formal semantic)和认知意义论(cognitive semantic)两个派别对“意义”的不同解释方式。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重点在下面。能记和所记之间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苹果”之所谓被称为“píng guǒ”,只是人们的约定俗成,不是必然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关于英文的“physics”,也就是物理学,请百度“格致学”。在早期物理被称为“格致”,后来被字典规范为“物理”。至于原因,我拙劣的见解是国际上发表的论文采用了日本对physics的翻译(物理),具体是怎样就不太清楚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请教一下群里对汉语有研究的人。这个例子主要想表达的是,“physics”的两种翻译,它们之间是不存在优劣的,只是后来人们由于一些原因进行了规范,说到底还是约定俗成。哪怕从明天起,组长规定千夏的人都管物理叫格致,并且大家都欣然接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理力(riryoku)”这个词了。
“理力(riryoku)”这个词,在日语的各大词典中均没有出现。同样,在汉语的词典中也是没有的。查询谷歌可以知道,在NGNL之前,日语中曾经出现过这个词。星球大战的日文翻译版中,管force这个概念叫做“理力(riryoku)”。是一种什么能操纵人心、预知未来、隔空取物,总之很屌的能量带。听起来很野,其实谁也不懂,是他们独创的一个概念。经过与NGNL的作者确认,得知NGNL里出现的这个词,和星球大战没有任何联系,而是作者自创的词汇(本人云:理知力を別けた→理力、知力)。 总结一下,“理力(riryoku)”这个词,在NGNL被写出来之前,无论中文还是日文中都没有相应的概念,没有任何文化背景。
那么,遇到这种三无词汇,我们在翻译时要如何应对呢?在将日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日语中独有,中文里没有的概念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按照日文汉字原封不动翻译 2、按照日文读音,找到相近的中文读音,逐字翻译 3、按照意思翻译。
举几个例子。比如日文中的“天婦羅てんぷら”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引入日本时,是按照葡萄牙语的tempero发音取的音译。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为“天妇罗”,就是把日文汉字原封不动地“拿”了过来。这个词还有别的讲法,比如叫甜不辣,叫日式面包炸虾。“甜不辣”这个翻译,既保持了它原有的音,又在意义上有可取之处(虽然大家会觉得,确实甜,也不辣,但这不是废话么),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方法。 再举一个典型的,按照词的意义翻译的例子(虽然不是中文)。英翻日:airport→空港。air是空,port是港。想必在日本人在对飞机的认知度还不高的时候,听到空港这个词汇会像不知道天妇罗的人刚知道这道菜时的反应很像吧。 再举一个原来遇到过的例子。在bilibili的大春物中,曾经出现了“比取”这个词。众所周知,中文中没有这个讲法。说白了,这个讲法是我们三个人在翻译大春物小说第一卷的时候编的。 “bitch要怎么翻?” “婊子?” “太不文雅了,换一个” “比取!” “我看行!比取” 于是这个讲法就这么被创造出来了。当然,对于这个讲法,很多人有意见,说这是侮辱汉语文化,是瞎编乱造,自我意识过剩云云。且不说这个讲法的好坏(虽然我还是想强调,名词的翻译在本质上不存在优劣),从结果看,“比取”这讲法,通过大春物这部动画在民间进行流传,在一部分人中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未知”名词的翻译(或者说是新的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选择和接受(在国家或权威没有进行规范的情况下)。 再回到NGNL上来,在“理力(riryoku)”这个三无词汇的翻译上如果进行选择,我们要以什么为基准?我的答案是,找不到什么很有说服力的基准。硬要说,恐怕也就是简单、直观了吧。说了这么多,我们再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名词的讲法和代表的事物间没有必然联系 →不同翻译间不存在本质上的优劣 ・对于新概念的翻译,人们会进行选择接受,或由权威来规范 ・理力这个词,没有历史背景,是自造语 →选择上找不到有说服力的基准 ・理力这个词没有权威来进行规范 →“理力”译为“理力”的翻译,看不出有修改的必要 PS 以上均为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人。若有问题或者看法,随时欢迎找no大或在千夏群里进行讨论。对语言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的这本书。(我没有详细读过中文版的语言学书籍,若名词的翻译有误请见谅)。 参考文献: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